地域自然灾害冲击下企业现金管理研究——基于保险的观点
2018-04-20分类号:F275;F842.6
【部门】吉林大学商学院 台湾东华大学财金系
【摘要】为遵循十九大报告中各地区协调发展、优化资产管理、服务于实体经济等经济发展目标,本研究以Keynes(1936)提出的谨慎性动机为切入点,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产权性质为分组条件,将自然灾害的影响划分为面积、人口、经济损失因素,讨论企业面对自然灾害的现金持有量变化,以及导致现金持有量变化的动因。结果发现:国有企业面临的地域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或经济损失较多时均会降低现金持有量,而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较高的国有企业面对较多的受灾人口或较高的经济损失又会做出提高现金持有水平的决策。民营企业对较多的受灾人口和较高的经济损失会降低现金持有水平,而社会履行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面对较高的经济损失会提高现金持有量。其现金波动可能与高管为增加企业未来的可保性而产生的损失趋避心理有关。同时我们还发现民营企业受自然灾害冲击时表现出的损失趋避效应总体上比国有企业凸显。
【关键词】自然灾害 现金持有 社会责任 损失趋避
【基金】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反腐败对公司研发与招待费用的影响,2017LZY020);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媒体情绪对股票报酬率、交易量与波动度的影响,2017ZZ039);; 台湾科技部研究计划(经理人能力对于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决策的影响,105-2410-H-259-017-MY3)支持
【所属期刊栏目】保险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