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中的中国特色学徒制改革:动因、经验与方向
2017-03-01分类号:G712
【部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
【摘要】纵观我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及技艺文化的传承史,从来都是需要学徒制的,只是需要学徒制的规模、方式、标准有所不同。解放后我国企业学徒制的兴起、壮大乃至衰落,8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委员会开展的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试点及其在实践中蕴育的现代学徒制雏形,以及后期的缓慢进展乃至中断,其背后都有值得挖掘的经验与教训。当前我国两部委都在试点学徒制,只有以历史的经验和问题作为研究与实践的逻辑起点,以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为学徒制发展路径设计的依据,同时建立基于学徒、师傅和企业需求的利益回报递增机制,建立国家职业标准
【关键词】中国特色学徒制 经验 制度逻辑 质量标准 利益回报递增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治理体系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92号);;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镇化进程中吉林省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与政策创新研究”(GH16401);; 吉林省职成专项课题“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内涵、运作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主持人:周晶
【所属期刊栏目】职业技术教育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