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刍议
2017-02-05分类号:G712
【部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摘要】促进劳动者执着追求产品质量的极致,回应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跨越是传承与培育工匠精神的逻辑起点。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既是对劳动者"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更是对劳动者"德"(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考验。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传承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面临着三大现实的困境:一是文化困境,即历史文化传统的偏见和社会价值导向的异化;二是制度困境,即工匠培养制度的缺失与市场管理制度的失位;三是模式困境,即培养模式的"技术主义"偏差与教学模式"说"和"做"的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传承 培育 困境
【基金】2015年江苏省高校哲社课题“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劳作意识培育路径研究”(编号:2015SJB497),主持人:王生雨;; 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6年度立项课题“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路径研究”(编号:CDGZ2016034),主持人:吴玉剑
【所属期刊栏目】职教论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