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与刑法保护思路
2017-10-15分类号:D924.34
【部门】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在司法实践中被非常狭窄地限制为公民的"身份认证信息"和"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由此引发具体法律保护思路的偏差。而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司法解释以过于限缩的态度去解释,立法和司法的出发点存在着严重差异,司法解释上"退十步进半步"的解释思路,导致刑法严重地自我剪切制裁半径。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思路,应当从隐私权保护模式转向以个人信息权为基础的保护模式。
【关键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权 司法解释 缩小解释 刑事政策
【基金】2016年度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防范和打击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研究》(课题号:CLS[2016]ZDWT07)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社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