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的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再思考
2018-03-15分类号:G206;J952
【部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摘要】纪录片素有国家、民族的"家庭相册"的美誉,作为大众叙事媒介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在视觉表达上更易于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的受众所接受。中国纪录片中的国家形象存在着一个从被动局面向主动建构的演进,即自近代以来长期处于"他塑"的被动局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纪录片为代表的大众叙事媒介对于国家形象的主体性塑造具有显著提升,但亦有不足。从中国国家形象及近年纪录片等变化与发展现状分析来看,主要涵盖了从主题、叙事、传播三维度的嬗变以及纪录片内涵及叙事张力导致的国家形象话语转向。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存在国家形象等"软实
【关键词】“一带一路” 纪录片 国家形象 跨文化传播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文明的对望:地中海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带的发展与变革”(16JJD77003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研究”(GD1628);; 上海师范大学第九批重点建设学科:广播电视与新媒体(A-0233-17-001002)阶段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