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野栽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粒型相关QTL
2017-11-10分类号:S511
【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挖掘水稻粒型相关QTL位点可为水稻的粒型遗传机制研究和优质化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普通野生稻高代自交系材料ZY03为父本,栽培稻品种日本晴为母本,通过常规杂交获得包含160个单株的F_2分离群体,并开展粒长、粒宽及粒长宽比等粒型性状的调查。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84个SSR标记对F_2群体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应用MAPMAKER EXP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应用QTLmapping3.0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
【关键词】粒长 粒宽 粒长宽比 QTL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科技资金项目“野生稻优异基因的挖掘和利用研究”(1517-03);;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项目“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平台(南宁)”(NICGR2017-039);;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优势学科团队项目)“野生稻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2015YT14);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广西药用野生稻基因MKK3的功能验证(桂农科2017YZ08),广西野生稻等保护点目标物种居群多样性分析”(2015JZ12403),野生稻抗逆基因挖掘[2015JZ24])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