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近岸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对双齿围沙蚕扰动的响应
2017-07-10分类号:S931.1
【部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研究厦门近岸潮间带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对双齿围沙蚕扰动的响应,采用PCR-DGGE技术对室内模拟沙蚕生物修复过程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集美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主要分为后生动物(包括6个门:颚口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腹毛动物门),丝足虫门,硅藻门和囊泡虫总门(又分为纤毛虫门和甲藻门)。其中囊泡虫总门的纤毛虫门为优势类群。后生动物中的线虫门为次优势类群。Peridinium quinquecorne(属于囊泡虫总门中的甲藻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 滩涂沉积物 微型真核生物 群落结构 生物扰动 18S rRNA PCR-DGGE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669);;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14PYY050SF0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J01131)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