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领导的个体会减少非伦理行为吗?——问责与法规型伦理氛围的作用
2017-05-27分类号:B82-05
【部门】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 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
【摘要】道德建设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在组织中,个体发生非伦理行为的现象却层出不穷。因此,如何激发员工道德意识,增加道德行为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从个体工作行为倾向出发,探讨了自我领导对个体非伦理行为的约束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330份配对样本数据,结果表明,问责部分中介了自我领导和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法规型伦理氛围对问责和非伦理行为起到调节作用,即当法规型伦理氛围较高时,问责对非伦理行为的约束作用更强。文章研究的结果有利于深入了解员工约束自身不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并从内在动机的角度为组织提供员工
【关键词】自我领导 问责 法规型伦理氛围 非伦理行为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者非伦理行为到群体腐败涌现的衍变、扩散与互动机制:结构维度和影响因素的视角”(LY16G02000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族企业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CSR)的动机及其实现机理研究”(LY13G020029);;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之江青年课题“企业道德决策效能机制及其问责体系构建的多维度研究”(13ZJQN055YB);;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组织腐败的跨层次动态涌现与传染机制研究——伦理认知与社会网络的融合视角”(17NDJC221YB);;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企业主与继承人匹配的家族企业继承模式及其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效能研究”(11YJC630297);;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基金项目(JYTgs20161102)
【所属期刊栏目】商业经济与管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