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均衡: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的一种规范
2017-12-25分类号:F203
【部门】江西服装学院商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人事处 厦门大学法学院
【摘要】当前,我国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新《食品安全法》确立的"社会共治"模式反映的是一种利益关系,实质是以"公共利益"为取向的政府主导型治理,其他参与治理主体被悄然边缘化且正当利益被疏离,协同效应无法实现。利益均衡,不仅是参与共治主体间动态上权利、利益的公平,也是主观认识上的一种均衡。食品安全治理的域外考察与利益均衡的正当性分析,凸显了重构权力与权利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兼顾多元利益的妥当。在契约精神下,通过企业、公权力、公众理性协商下的利益协同与主体间内部利益的理性认同,来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规范性治
【关键词】食品安全 社会共治 利益均衡 治理主体 理性协商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政府与民办高校新型互动关系研究——以有限政府理论为视角”(项目编号:15JY28);;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JJ151181)
【所属期刊栏目】企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