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一个基于婚姻匹配理论的综述
2017-02-25分类号:C913.1
【部门】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家庭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最小单位,继Becker的开创性研究之后,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于婚姻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微观个体的选择及福祉,而且也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收入分配等影响社会不平等。通过梳理婚姻的匹配模型、婚姻的形成方式、婚姻带来的转移支付以及婚姻的解体,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立足于我国婚姻是两个家庭之间的联姻这种特有现象,结合我国目前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由于户籍导致的城乡分割引致的特有的婚姻匹配模式,对于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婚姻匹配 劳动力流动 城市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包容性城市发展:城市规模、劳动力流动对就业和婚姻的影响》(项目批准号:71403157);;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教育对劳动时间配置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理论及中国经验》(项目批准号:14YJC79016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影响劳动时间配置的性别差异研究:理论及实证”(项目编号:2013M530166)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南方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