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旅游社区现代性的本土化实践——以泸沽湖大落水村为例
2017-10-06分类号:F327;F592.7
【部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面对发展主义对地方和传统的贬斥,以及日益强化的现代化力量,有必要关注和强调边缘民族社区在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研究通过2008—2016年对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社区本土实践与行动的持续考察,发现在消费领域,村民展现出对新兴消费文化和风尚的接纳;在生产领域,倾向于通过市场经济逻辑的本土化来实现传统的保育,促进社区和族群的发展;在文化领域,借用各类现代的组织、媒介和技术手段,树立文化身份,强化族群认同的"我者"边界。文章认为,村民经济与文化的本土化实践涉及现代与传统、本土和外部的混杂交织、互为所用,这种混杂和借
【关键词】少数民族社区 社区参与旅游 发展情境 现代性 本土化实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少数民族旅游地的‘本土现代性’实践——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4160113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旅游学刊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