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集合种群理论及其在野生植物保育中的应用

2018-02-15分类号:Q948

【作者】苏建荣  缪迎春  刘万德  
【部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普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摘要】[目的]探索集合种群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对集合种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集合种群概念产生于1970年,主要指占据非连续生境斑块、局域种群间存在个体或繁殖体交流的复合体。集合种群主要包含5种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动态特征及保护主体。目前,国外集合种群理论已在生态学研究方面形成较完善的体系,但在遗传学与适应性进化研究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集合种群研究以文献研究为主,基于
【关键词】集合种群  野生植物  保育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505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617)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