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解释——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2017-12-11分类号:F127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实践层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因而进行理论研究与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内,构建了包含环境外部性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产业分布会先由分散状态转变为聚集状态,再由聚集状态转变成分散状态,高效率企业具有更强的流动能力;环境污染是一种分散力,会阻碍聚集的出现,降低聚集程度;污染的空间溢出是一种聚集力,会增加聚集程度。本文又进一步将模型扩展为包含了区域差异的三区域模型,验证了模型结论的稳定性。本文理论模型的结论,为京津冀发展中出现的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新经济地理学 环境外部性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环境约束条件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17XNH045)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与管理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