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的个性特征及预防策略
2017-12-15分类号:D669.5
【部门】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鲁东大学
【摘要】剖析影响未成年犯罪个性特征的心理因素发现,其在外倾、同情、从属、波动、冲动、戒备、自卑、暴力倾向、变态心理因子上得分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自尊、社会支持影响着未成年犯罪个性特征,社会支持在同伴关系与犯罪个性特征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犯罪个性特征间起调节作用。应建构并实施"双预机制",全面优化父母教养方式,杜绝未成年犯罪的萌芽;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阻断未成年犯罪的源头;提升个体自尊水平,增强未成年抵制犯罪的内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借鉴国际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 个性特征 双预机制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少年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山东省未成年犯心理障碍的干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BQSJ01)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