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交往实践与“自由劳动”
2017-10-15分类号:G642
【部门】苏州大学人文社科处 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交往实践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原点,"自由劳动"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保障。人的"非特定化"为大学生通过交往实践获得个性化发展做好了准备,大学自由的探究与学习氛围和开放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实现提升创造性本质力量提供了可能性。"大学—大学生—社会"交往实践机制与"自由组合"课程机制,让大学生有更多发展路径的选择,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成为创新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人才 课程机制 交往实践 自由劳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3BKS108)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