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从DIT到ICM:道德判断测验的变迁

2017-08-25分类号:B82-02

【作者】张倩  杨韶刚  
【部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在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以莱斯特为代表的道德发展理论独树一帜,敢于迎接时代的挑战,在实证研究和理论方面不断创新。其实证研究经历了从四成分模型(FCM)向确定问题测验(DIT),再向中间概念测量(ICM)的演变过程,在理论上向科尔伯格传统的道德判断访谈法(MJI)和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提出挑战,在测验的内容、评定和排序方式、评分方式上做了重大改进,在道德测验程序简化基础上逐步实现道德测验的生态化。借鉴和思考西方道德判断测验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生态合理性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关键词】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判断测验  四成分模型  确定问题测验  中间概念测量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民办高校教师核心素养研究”(项目编号:GD16XJY3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提高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解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悖的实证研究——以广州大学生为例”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