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与创生:中国“MOOC”的本土化意义与实践智慧
2017-08-20分类号:G434
【部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MOOC源于发达国家,进入中国以来,引起了开发的热潮,也带来了诸多值得开发主体深思的问题。MOOC存在交互性差,知识体系结构散乱,缺乏较强目的性与计划性等问题,尚不能体现课程的基本性质,本质属于一种课程资源。中国MOOC作为新生事物,引入与开发应警惕简单性移植,须与中国现实教育环境、经济条件、教育传统等因素相融合,实现本土化的再生。本土化是植根于现实问题的过程,也是适应性的改造过程。中国MOOC实践在开发定位中需分层分类,教学实践上突出创新性,管理服务中加强合作与服务意识,应针对现有条件理性分析,在创造中
【关键词】MOOC 本土化 课程资源
【基金】陕西省2013年教育科研重大招标课题“陕西省教科研网络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号:ZDKT121)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