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供给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
2017-03-25分类号:G522.3
【部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
【摘要】近代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总体上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其实质是资源供给和配置机制失衡。义务教育非均衡供给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动能、深厚的历史传统以及稳固的社会根基:一是非均衡发展机制优势符合后发国家的战略意图;二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累积和固化的法理传统、制度惯性与教育文化;三是国家意志、行政体制和非制度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主体利益博弈需求。循此逻辑,历次教育体制变革都在事实上延续了非均衡供给机制,尽管中央政府于2006年进行了反向改革,但"新机制"及其后续改革并未消除"城乡分立"的制度惯性。
【关键词】义务教育 非均衡供给 制度逻辑 城乡分立
【基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26工程资助项目“城乡教育均衡化供给的理论建构”(2016KJSKT007);;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制度变迁与传统农业改造”(14FJL004)的部分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