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清代以来洞庭湖区渍涝特征与灾害防治

2017-09-10分类号:F329;K29

【作者】刘志刚  
【部门】中南大学历史与文化研究所  
【摘要】清代以来,由于人水争地与淤垦分离加剧,洞庭湖区渍灾愈演愈烈,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湖区社会为减少渍涝损失采取与水妥协及技术对抗两类应对举措。在传统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以多种经营、政策调整为主的妥协之道显得较为突出。随着生态与社会双重压力的加大,在政府主导下提升应对渍灾的技术能力成为湖区社会的主要出路,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以近代水利技术为支撑的"逆生态化"发展道路。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业生产力,但却大大提升了生产成本,对湖区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有限。
【关键词】洞庭湖区  围垦  渍灾  水灾  救灾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ZS060);;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3M542103)
【所属期刊栏目】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