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2017-02-28分类号:S511
【部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安徽省怀宁县马庙镇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造成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导致再生季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和每穗着粒数。准两优608再生季单产5.27 t/hm2,2季综合产量高达13.59 t/hm2,可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优选品种;皖稻119和新两优6号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再生季产量潜力大,可以作
【关键词】杂交水稻 再生稻 产量构成 产量差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08);; 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20130310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11C0101)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