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地方政府行为逻辑:基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
2018-02-18分类号:F124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摘要】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关,改革开放后到分税制改革之前,地方政府主要目标和行为在于做大经济总量,发挥了替代市场的功能和作用,经济绩效目标的实现根源在于短缺经济背景下的"补偿性红利"。分税制改革到经济新常态之前,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主要兼顾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地方政府的功能和作用由"替代市场"不断转变为"弥补市场失灵"。经济新常态之后,地方政府要更加关注"投资效益",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重视本辖区的公共服务提供质量,着力培育良好的地区发展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为 经济发展阶段 补偿性红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式财政分权角度下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研究”(批准号:15CJY07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金融机构治理合规评价及有效性研究”(9164035)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宏观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