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地区效应及动态影响——基于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
2017-11-15分类号:F249.2;F752.6
【部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本文根据产品层面关税数据构建地区贸易保护程度指标,衡量我国不同省份的贸易开放程度,进而将地区层面指标与CHNS个体数据匹配,利用独立混合横截面数据和logit回归,实证检验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地区效应和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提升了我国劳动者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且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入的地区,个体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越大。中国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最显著的提升效应发生在2006—2009年间。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户口、不同性别和不同技能个体的非正规就业效应具有异质性,农村、中低技能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 非正规就业 地区效应 动态影响 异质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贸易与地区收入不平等:基于国内市场扭曲下资源空间再配置的研究”(17BJL109);; 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骨干人才资助项目“劳动力市场动态演进对我国对外开放效益的影响研究”(96176702)
【所属期刊栏目】国际贸易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