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谣言的媒介化再生产:三种“真实”的偏差
2017-07-15分类号:D669
【部门】浙江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谣言和互联网的"联姻"并未改变谣言的社会本质,却使网络谣言具有自我生产性、社会扩张性和危机突发性等特征。网络谣言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映射,它的本质是客观真实、媒介真实、主观真实的递延偏差。在互联网传播生态下,某些事件经由离场再现机制、媒介框架机制、受众解码机制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意义,在此过程中真相隐退、谣言生成。提供权威可信的政府框架、瓦解广泛传播的谣言框架、培育理性健全的受众框架,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谣言的泛滥。由于三种"真实"偏差的客观存在,网络谣言的治理是有限度的,它很难被彻底清除。
【关键词】网络谣言 客观真实 媒介真实 主观真实 谣言治理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高‘网络反腐’有效性的机制与路径研究”(13CZZ059);; 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互联网时代的社会问责”(12JDZL03)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