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体性与非历史化: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视角
2017-03-15分类号:I207.42-5
【部门】中国计量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强调民族主体性,同时认为只有以历史主体性话语对文本进行阐释,才能揭示文本的意义。夏志清运用"新批评"与自由主义观念,在其所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肆意评判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中国作家及其作品,因而使得阐释主体与被阐释的中国文本之间没有形成历史主义主客体关系。特里·伊格尔顿称这种批评为"个体自由主义"的现代复归。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主张以历史主义的民族主体性来揭示文本意义,才是真正具有现代价值的阐释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阐释学 西方主体 非历史化 《中国现代小说史》 詹姆逊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世界文学重构’中的中国话语”(17NDJC303YB)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2015)”项目支持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