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迷局:晚清至民国洞庭湖围垦区地方权力结构的生成与变迁
2017-03-15分类号:K25
【部门】中南大学历史与文化研究所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摘要】光绪年间,清政府在洞庭湖淤洲实行官垦政策,在严厉打击私垦湖田的同时,对遵章承佃的绅民则优容有加。在此背景下,地方精英被剥夺了洲土所有权,但利用承佃权成为获益最大的社会阶层。地方社会展现出官绅"共赢"的权力格局。清末民初,随着社会动荡的加剧,政府与精英都发生了裂变,形成县府与下层精英结合、省府与上层精英勾连的利益"共谋"关系。为了重建社会秩序,自上世纪20年代初开始,湖区官员与精英出现身份同一的"共生"现象。而后,国民党又以精英官僚化作为主要的治理之策,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地方权力结构,但国家权力因私有化趋向使
【关键词】洞庭湖 地方精英 社会变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环洞庭湖地区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13CZS060);;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晚清至民国环洞庭湖地区湖田围垦与生态变迁”(2013M54210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