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铅对胚胎-仔鱼期南方鲇的氧化应答及神经毒性作用
2018-01-15分类号:X171.5;X52
【部门】广西科技大学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生生物及水环境研究所
【摘要】为了解水体中铅(Pb)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影响,使用人工受精获得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胚胎和仔鱼为研究对象,以硝酸铅(Pb(NO3)2)为毒物源,探讨研究对象在胚胎期和仔鱼期受到5个(0400μg/L)不同浓度水平铅持续暴露、半持续暴露以及暴露后恢复处理条件下,实验鱼鳃、肝脏和肾脏抗氧酶的活性变化以及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情况。结果表明,恢复组实验鱼鳃、肝脏和肾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在后期恢复过程
【关键词】水体铅(Pb) 总抗氧化能力(T-AOC)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脂质过氧化 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00338);; 广西科技大学基金项目(校科自174530);;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13jjB80008)
【所属期刊栏目】淡水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