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话语与日常生活:集体化时代干群身份及其关系的历史建构——以山西平遥双口村为例
2018-02-02分类号:C912.82
【部门】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摘要】阶级话语是意识形态的反映,能够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集体化时代的阶级话语建构着党和国家的权威及社会规范,也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上塑造着干部与群众的角色、地位及干群关系。本文从话语分析和话语实践的视角,探讨阶级话语对干群身份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历史建构。在阶级话语中,乡村干部应该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群众的公仆;群众应该服从干部的领导,安心劳动,同时积极维护集体利益,约束自身言行;干群之间应该鱼水相依,团结合作,平等和谐。但是,阶级话语的这种建构不能与干群的道德观念、生存理性及乡村的人情
【关键词】集体化时代 阶级话语 日常生活 干部 群众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项目批准号:12&ZD147);; 2017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J2017011)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