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郊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重构与“5Q5E”评价模型——上海98个乡镇数据实证
2017-10-26分类号:F301.24
【部门】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摘要】郊野建设用地的优化利用对中国摆脱"高速低效"城镇化路径依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战略意义。基于实践和政策、研究的文本分析,可将新时期节约集约用地内涵解构为"5Q控制性框架+5E功能内涵"。运用上海98个郊野乡镇2010—2015年数据,基于5Q+5E框架构建评价模型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郊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度圈层分布、区域极化明显,而5Q指数和5E标准,可较好识别用地问题,并可作为用地指标分配、调整城市开发边界、用地审批、控制考核指标。
【关键词】郊野地区 土地利用评价 “5Q5E” 节约集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503285);;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所属期刊栏目】城市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