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的民事确权保护
2017-06-28分类号:D669.5;D923
【部门】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未成年犯罪人作为一种特殊主体,其犯罪身份信息若被公开或传播,随之而来的标签效应将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不利于其回归社会。但目前保护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的相关刑事法律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有效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应当通过民事立法确立未成年犯罪人被忘却权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利,为刑事制度保护该权利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权利来源,从根本上实现该类特殊主体的特殊权益的优先、特殊保护。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人 身份信息 民事确权 被忘却权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