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土壤碳氮及土壤酶活性

2017-11-15分类号:S153.6;S154.2

【作者】谢泽宇  罗珠珠  李玲玲  蔡立群  张仁陟  牛伊宁  赵靖静  
【部门】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通过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苜蓿(Medicago sativa)-作物轮作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碳氮形态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6种种植模式分别为苜蓿-苜蓿、苜蓿-休闲、苜蓿-小麦(Triticum aestivum)、苜蓿-玉米(Zea mays)、苜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苜蓿-谷子(Setaria italica)。结果表明,苜蓿-作物种植模式不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而苜蓿翻耕后保持休闲则可维持较高的有机碳含量;与苜蓿连作相比,苜蓿-作物种植模式的土壤
【关键词】黄土高原  草田轮作  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生物氮  土壤有机碳  土壤肥力指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067;31171513);;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606RJZA076;1506RJZA003);; 甘肃省财政厅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037-041014)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