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特征
2017-05-15分类号:S152.4
【部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摘要】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能表征土壤结构稳定性,反映土壤结构变化趋势。本研究在辽河干流中下游流域主要沙化区分析湿地、林地、农田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各粒径大团聚体的空间异质性,并进行空间插值模拟其分布。结果显示,农田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大,达到46.98%,林地最小,为26.36%;依据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颗粒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评价土壤结构稳定性强弱为湿地>林地>农田>草地;4种土地利用导致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显著(P<0.
【关键词】辽河干流中下游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大团聚体 水稳定性 空间分布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1470710);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1570706)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