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规模草地超载主体的差异性——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
2017-04-15分类号:S812.8
【部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社区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中心
【摘要】超载放牧已成为当前中国草地退化的主要诱发因素,牧民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是产生超载放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牧户差异性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草原超载主体的异质性,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发现,以中小规模牧户为主的单户、小联户和大联户在草地超载率和超载程度上都是草原超载的主体。为了维持家庭收支平衡和应对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可知风险,中小规模牧户的实际最小牲畜数量高于理论最小牲畜数量,因此,单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明显高于联户,而以大规模牧户为主的中联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最低。以草畜平
【关键词】超载放牧 牧户差异性 中、小规模牧户 草畜平衡
【基金】甘肃省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区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估项目(406/071200006);;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青藏高原社区天然草场草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03006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15LZUJBEYJ015)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