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结婚而储蓄?——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2017-06-03分类号:C913.11;F832.22
【部门】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已有研究主要基于性别比失衡的竞争性储蓄动机解释了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文章把子女结婚这一自然事件作为处理变量,通过婚前和婚后的家庭储蓄变化识别出"婚姻效应",为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和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提供了微观证据。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人以及家庭特征后,相对于已婚家庭,未婚家庭储蓄显著更高。在排除地区性差异、教育储蓄动机、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样本匹配等问题之后,未婚比已婚家庭具有更高储蓄水平的结论依然稳健。文章进一步分析识别出了城市和农村异质"婚姻效应"和婚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发现"婚姻效应"对不同收入水平的
【关键词】婚姻效应 竞争性储蓄动机 消费理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JL027)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