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人如何诗意地存在?——论汉诗的语言机制与审美心理

2017-09-25分类号:I207.22

【作者】顾明栋  
【部门】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达拉斯德州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摘要】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者被限制和统领的地图,构建创作和阅读时的主体性,决定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在抒情诗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构建了诗人存在于此的"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诗意地存在。从分析王维、杜甫、刘禹锡、李白、温庭筠、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入手,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的材料被赋予了梦境意象
【关键词】语言哲学  中国古诗  汉语文言  审美心理  诗意存在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