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大型通江湖泊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
2017-10-15分类号:P901
【部门】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鄱阳湖和洞庭湖湿地是长江中游仅有的两个天然通江湖泊湿地,具有不可替代自然和人文价值。近年来,尤其是三峡工程运行以后两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改变,对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Landsat 7为数据源,通过决策树分类及高斯回归的方法定量评估了三峡工程运行前后两湖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旨在正确认识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为湿地保护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0~2014年,洞庭湖枯水期水位变化不明显。从历史演变特征来看,虽然有少部分植被挤占泥滩和水体,但总体上3种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变化不大。相比之下,三峡工程运行后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显著下降,水体面积萎缩近14%,植被面积增加约8%。与2000年相比,2014年鄱阳湖植被分布高程下降了1 m多。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是形成两湖湿地景观格局差异性演变特征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通江湖泊 洞庭湖湿地 鄱阳湖湿地 三峡工程 遥感分类 湿地景观格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062,4127103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41061);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科研启动项目(NIGLAS2017QD05)~~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