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端低温事件特征及其耕地暴露度研究
2017-05-15分类号:S42
【部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中心/地理与遥感学院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摘要】基于中国543个气象站1960-2014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方法,根据极端低温事件在时间上的发展和空间上的连续性特点,分析中国不同持续时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强度和影响面积特点,评估极端低温事件对耕地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象站极端低温事件发生次数较多的地区主要位于华北及东北地区,以短期(持续时间1~2日)事件为主,西北及东南等地的极端低温事件次数较少,但多为中期(持续时间3~5日)、长期(持续时间6日以上)事件;(2)21世纪之前,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强度和影响面积较大;进入21世纪,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面积和强度有所减小,但持续时间增加;(3)极端低温事件影响的耕地面积在1969年之前为上升趋势,随后下降,进入21世纪,极端低温事件影响的耕地面积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极端低温事件 强度-面积-持续时间 耕地暴露度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211,414010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41661144027)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