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

2017-07-15分类号:TU982.29

【作者】董光龙  许尔琪  张红旗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深入挖掘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差异性,是农村居民点差异化管控的基础,有助于乡村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基于遥感解译获取了农村居民点空间数据,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从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形态和分布三个方面划分了2015年农村居民点的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规模、形态和分布组合下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用地变化等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2015年黄淮海平原农村居民点可划分为12种类型,并以小斑块较规整高密度、小斑块较规整中密度和中斑块不规整低密度三种类型为主。(2)相比于黄河以南地区,黄淮海平原黄河以北的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斑块规模较大、密度较低。(3)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密度对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的影响较大。在小而密集的分布状态下,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粗放;在大而疏的分布状态下,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集约。(4)农村居民点数量增加较多的县域,多为小斑块类型;而农村居民点数量呈减少趋势的县域,多为中大斑块与中低密度的组合类型。(5)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形状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形状不规整和小斑块组合类型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增加较为显著,而形状较规整和小斑块组合类型的农村居民点是面积减少的主体。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空间布局  时空变化  类型  黄淮海平原
【基金】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课题(2014-05-ZD-001)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