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信托公司为什么“刚性兑付”——基于声誉机制的解释

2017-07-15分类号:F832.39

【作者】蔡英玉  孙涛  
【部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摘要】本文在KMRW声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监管机构—信托公司—投资者"三方多阶段博弈模型来研究信托公司"刚性兑付"问题。分析认为,由于投资者缺乏识别和定价能力,以及监管机构的准入审批和评级机制,使信托公司可以利用监管机构的"信用背书",在前期通过"刚性兑付"建立声誉,进而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因此"刚性兑付"成为信托公司的必然选择。利用68家信托公司2010-2015年度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当期声誉与下一期收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好声誉能够为信托公司带来更高收益。对此,应当从加强投资者教育、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托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来打破"刚性兑付"。
【关键词】KMRW声誉模型  信托公司  刚性兑付  声誉机制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财贸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