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存在性”问题的再检验——基于代理理论和银行非风险中立的视角
2017-08-10分类号:F822.0;F832.33
【部门】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西南证券广州天河路营业部
【摘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前提,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研究不仅颇具理论深度,而且在经验估计方面极富挑战性,但相对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文献对此多有忽视。有鉴于此,本文从代理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银行非风险中立这一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前提的原因,并采用2006~2014年我国155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将其分为高、低风险组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低风险组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银行是非风险中立的,亦即我国确实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在国内首次尝试从贷款质量转移的角度,并采用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4年的贷款五级分类数据构建了贷款质量指数进行再估计,得出了大致一致的结论。
【关键词】存在性 风险承担渠道 代理理论 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质量指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573224)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论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