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偏差及其异质性的形成机制
2017-10-10分类号:F822.5
【部门】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为什么居民感受到的通货膨胀不仅普遍高于官方CPI,而且不同群体的通货膨胀感受也有显著的差异?本文研究表明:(1)由于"易得性心理法则"的作用,"理性疏忽"行为以及"损失厌恶""过度自信"和"锚定效应"等心理偏差的存在,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会普遍高于实际CPI通胀率;(2)表面上看,是居民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等人口统计特征决定着消费者通胀感受偏差的大小,实际上,隐藏在这些人口统计特征背后的是消费者的购物频率、经济境况、通胀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潜变量。
【关键词】通货膨胀感受偏差 异质性 损失厌恶 过度自信 锚定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224;71773105;71631005;71371165);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2G03010)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论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