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发展与地区间商品价格水平差异——兼议国内情形下的“类中等收入陷阱”
2017-10-15分类号:F124;F726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摘要】地区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会导致价格水平差异,中等发达地区会出现工业消费品价格高于其他地区的现象,其形成机制与"中等收入陷阱"所体现的问题有类似之处。本文基于国内的要素流动情境对"巴萨模型"加以拓展,并从产品制造生产和销售服务两大环节分析消费品价格的构成。结果表明,当生产率提升速度随着技术追赶、差距缩小而减缓,且劳动力跨部门流动存在障碍时,城市工业消费品价格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会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生鲜农产品价格则更多地取决于销售环节的要素成本;减少物流成本无法改变地区间价格的对比关系,但有助于降低商品价格。基于2012-2013年56个城市、41种商品实际价格的短面板计量分析印证了理论推断。由此表明,要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就应促进要素、产品的自由流动,转变导致同质化的"跟风"式区域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商品价格水平 生产率 巴萨效应 地区差异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形势下竞争、产业、贸易政策的综合协调及实现机制研究”(15CJY059)
【所属期刊栏目】财贸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