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放、结构性冲击与货币供求机制变化
2017-02-01分类号:F121.3;F125;F822
【部门】重庆工商大学
【摘要】货币供给与价格产出间的稳定关系构成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但在我国则受到了来自货币供求机制变化及所谓"迷失"货币问题的强劲挑战,货币化拐点出现后仍然持续加重的货币"迷失"现象更是成为现有理论解释的难点。本文基于年度数据以及季度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迷失货币的持续加重主要源自阶段性的动因转换,伴随着90年代后经济开放的迅速推进,外汇占款冲击逐渐取代货币化进程成为我国迷失货币的主要成因;在外汇占款波动的影响下,忽略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结构性特征而直接讨论总量问题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当前各国货币政策分歧加大且叠加了经济转型担忧的情境之下,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理应纳入外部结构性冲击对于国内货币供求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结构性区分 货币数量论 经济开放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高货币化比率与高资金利率并存的法与金融学解释”(2014M550527),项目负责人:王韧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问题探索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