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杠杆的激励机制、增长绩效与调整取向研究
2017-06-20分类号:F812.7
【部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空间滞后Tobit和非线性动态门槛等前沿计量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重新审视了地方财政杠杆的激励机制和增长绩效。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传统融资模式隐含着双重卸责动机,即"隐性担保"诱发的跨域卸责和"期限错配"诱发的跨期卸责,受传统政绩考评机制激励,"卸责组"省区形成相互仿效卸责的区域传染效应;(2)纵向失衡的财权事权配置框架、渐进放松的显性融资约束及地方政府同金融机构基于利益互联的隐性授信契约,成为卸责融资行为难以忽略的制度背景;(3)侧重增长绩效而非福利配置的制度安排,诱导地方政府扩张杠杆主要以市政建设和公共资产积累为导向,但西部落后省区表现出更强烈的短视卸责融资倾向,形成流动性风险的区域失衡;(4)卸责融资诱发非线性增长绩效门槛效应,跨越门槛的杠杆绩效趋降,但尚未明显阻滞增长,显性门槛值高于现行流动性风险警戒线,中长期执行警戒线仍有上调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新常态下的地方财政杠杆调整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卸责激励 预算软约束 增长绩效门槛 地方财政杠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2031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JY07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63172003)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