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地方经济增长分化的理论解释

2017-10-05分类号:F127

【作者】任保平  李梦欣  
【部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地方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现象,一些省市保持着稳定的中高速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出现了负增长。本文基于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双视角,比较分析"新常态"后我国地方经济分化的现状和特征,探索形成地方经济增长分化局面的双向内生动力源。研究认为,制度初始架构构成演化路径生成机制的内在支撑,技术层面的差异识别与缓慢扩散多向度约束了科技突破与结构变迁的交互力量,经济系统内的创新效应路径分流与动力重塑机制弱化组合引起了地方经济增长趋势分岔。为了实现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构建包容性制度环境,破除传统科技范式,以解除规模报酬递减结构负锁定;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地方经济增长质量,消解经济增长路径依赖性低迷,以增强地方经济对新常态的适应性。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经济增长分化  结构优化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质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监测预警系统和政策支撑体系构建研究”(15ZDA01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13JBGP014); 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HSSTP201401)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学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