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机理与区域差异研究
2017-07-15分类号:F299.21;X196
【部门】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摘要】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城镇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入手,选择人口、空间、产业、居民消费结构、生态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并分析了碳排放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选取1980-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对全国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将全国区域省份以城镇化质量为标准划分为三组,通过STIRPAT模型选取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口集聚、城镇区域拓展、产业聚集、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建设等内涵,分析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也差异巨大。本文依据分析结果,从提升低碳意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完善碳排放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机理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碳排放峰值约束下区域协同减排的调控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6BGL140);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城镇化与区域碳减排的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EYC003);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城镇化与区域碳减排的协同发展的评价及减排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537)
【所属期刊栏目】现代经济探讨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