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社会融资规模波动成因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反映——基于DSGE模型及其方差分解分析

2017-03-10分类号:F124;F832.4

【作者】陈鑫  王华明  彭俞超  
【部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摘要】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一项我国创新性设立的指标,是否应当被纳入货币政策监控体系,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的联动关系出发,发现社会融资规模是GDP的两、三期(季度)领先指标。再通过构造包含融资结构的DSGE模型,采用贝叶斯估计和方差分解方法,发现投资效率冲击可以解释59.53%的社会融资规模波动,这与我国以往的投资驱动发展模式相符,说明社会融资规模波动可以反映实体经济的变动。同时,我们还发现由于政府干预造成的金融市场融资冲击,可以解释25.14%的社会融资规模波动,说明社会融资规模对于实体经济的反映还受到政府行为的干扰。基于以上发现,我们认为采用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宏观经济监控指标是合适的,但在具体操作中,需要考虑政府干预对于社会融资规模波动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  融资结构冲击  方差分解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2016M600156)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投资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