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城一面”中的文化场所营造——一种基于利益相关方和文化元素的模型
2017-05-26分类号:TU984.14
【部门】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
【摘要】我国快速城市化之后留下的新区新城、城中古镇、文创园区、景点民宿、内城商圈等,为了避免陷入空间身份危机,不断尝试通过文化元素的注入进行场所营造。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文化的多重定义,构建了交叉利益相关方和文化资源的双维度模型:将空间视为平台,以从规划建筑到符号精神的广泛涵义来理解文化,创新整合从政府到亚文化人群等七种利益相关方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场馆、机构文化志、文化集群、文化消费、故事讲述、社区精神、"嗡嗡声"七种对应模式,形成风格化和身份化,使空间的场所特征进入消费者、生产者、观光者、居民的认知体系。模型为空间管理者提升空间能级和克服文化身份危机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支持与工具参照。
【关键词】文化元素 场所营造 文化身份 千城一面 利益相关方
【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创意园区‘千区一面’的品牌化升级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BGL216)
【所属期刊栏目】城市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