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提高制造业生产率吗?——基于行业、地区和城市异质性视角的分析
2017-04-22分类号:F719
【部门】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FA)测算了中国城市制造业生产率,并运用空间计量技术引入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城市制造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且符合"地理学第一定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受到行业结构、地区差异和城市规模的约束: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部地区以及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西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这是由于中国城市以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会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从而阻碍了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从外部性效应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Jacobs外部性和MAR外部性分别对制造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Porter外部性影响则不显著。提高人力资本和信息化水平可以有效地改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SFA 空间计量检验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率增进的机理研究:以浙江省为例”(17NDJC252YB);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下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结构调整与效率改进视角的研究”(16YJC7901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绍兴市委党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创新团队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南开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