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熔断机制加剧了市场波动吗?——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自然实验
2017-04-15分类号:F832.51
【部门】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在2015—2016年出现剧烈的异常波动,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市场稳定,中国证监会于2016年1月1日在A股市场上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却因频繁触发阈值最终于1月8日宣告暂停。笔者基于指数熔断机制在中国A股市场的自然实验,利用沪深300指数的1分钟序列数据,采用倾向评分法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该制度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磁吸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证券市场暴跌情形下指数熔断机制并未增加市场波动性,2016年1月4日和1月7日沪深300指数的价格、成交量和成交额波动率较样本期间内其他具有较大跌幅的交易日没有显著差别;然而指数熔断机制确实具有强烈的"磁吸效应",当沪深300指数的累计跌幅接近熔断阈值时,指数下跌速度加快,价格、成交量和成交额的波动率明显增加。笔者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指数熔断机制的设计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熔断机制 市场波动 磁吸效应 倾向评分匹配 双重差分法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证券市场异常波动背景下价格限制类交易机制对市场质量的影响:基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项目编号:16YJC790049);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房地产冲击、系统性风险与经济波动”(项目编号:17NDJC226YB); 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JD-YB-2017-009)
【所属期刊栏目】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