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的共时性研究:理论模式、实践经验与政策思考

2017-05-20分类号:F299.2;F323.6

【作者】刘小年  
【部门】东莞理工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马克思的人性思想对农民工市民化进行了共时性研究。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利用经济现代化的动力,根据国家政策,与城市相互交换,实现发展,由农民变成市民的;它受到了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城市的市民化需求及容量的约束,在理论上具有平衡、主观、自利三种基本模式;实践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在整体上由于城市长期自私自利处于非均衡格局,造成了人的城市化滞后于地的城市化的不利后果。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需要针对性采取推进城乡一体化、突出农民工发展主题、探索平衡的市民化模式、创新市民化容量问题解决方案及遵循有规划的渐进主义原则等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  共时性  主体互动交换  模式  公共政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软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批准号:11BFX018)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村观察
文献传递